香港6合助手官网下载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香港6合助手官网下载 > 新闻动态 > 为何两宋有奇葩的“特奏名”,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

为何两宋有奇葩的“特奏名”,因为惹不起那些落榜生

2025-04-13 06:50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因为与朝廷选官挂钩,科举自诞生起,难考就成为其重要标志。寒窗数十载而不得金榜题名,是绝大多数学子无法逃避的结局。针对这种情况,两宋朝廷推行了一种非常奇葩的制度“特奏名”。

凡士贡于乡而屡细于礼部,或廷试所不录者,积前后举数,参其年而差等之,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,径许附试,故曰特奏名。《宋史·选举志一》

简单解释就是,考不上不要怕,只要坚持考到一定次数,朝廷一样给功名。这种录取制度不是只挑几个幸运儿,给些虚名以表皇恩浩荡。它不仅录取数量高,也一样可以入仕为官并终生享受朝廷俸禄。

宋太祖开宝三年科举,正式录取进士八名,但通过特奏名又额外录取15举未中者106人。宋太宗兴国二年科举,正式录取进士109人,特奏名额外录取10举未中者391人。宋真宗咸平三年科举,正式录取140人,特奏名考生多达900余人 ……

注:宋朝初期科举为一年一考,宋英宗时期才改为三年一次并成定制。

可以说这种制度直接造就了两宋“三大害”之一的“冗官”。两宋的皇帝和朝廷不可能看不出这个问题,为何热衷变法的宋廷却从未提过要取消这个政策呢?因为皇帝和朝廷,都不想惹那些“落榜生”。
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
这首杀气腾腾的《不第后赋菊》,为唐朝著名科举落榜生黄巢所作。其实黄巢家族世代贩盐十分富裕,他和唐廷之间是原本没什么尖锐矛盾的。就是因为数次科举不中的憋屈和愤懑,让他对唐皇和朝廷由爱生恨。